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编号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类别 |
经费 来源 |
1 |
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理论、数值模式技术研究 |
2018YFC1507900 |
雷恒池 |
2018.12-2021.12 |
重点研发计划 |
科技部 |
2 |
登陆台风精细结构对风雨强度和分布影响机理 |
2015CB452804 |
崔晓鹏 |
2015.1-2019.8 |
重点研发计划 |
科技部 |
3 |
对流云的微物理过程及其反馈 |
2013CB430105 |
平凡 |
2013.1-2017.8 |
重点研发计划 |
科技部 |
4 |
中亚极端降水触发机制和组织化机理 |
2018YFC1507104 |
冉令坤 |
2018.12-2021.12 |
重点研发计划 |
科技部 |
5 |
用于自然云中凇附、丛集和聚并过程研究的机载云粒子成像仪 |
41327803 |
雷恒池 |
2014.1-2018.12 |
重大项目 |
基金委 |
6 |
云和气溶胶关键参数的垂直探测 |
41590871 |
雷恒池 |
2016.1-2020.12 |
重大项目 |
基金委 |
7 |
东北冷涡强对流系统云微观物理过程与动力过程相互作用研究 |
41530427 |
雷恒池 |
2016.1-2020.12 |
重点项目 |
基金委 |
8 |
新疆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暴雨系统发生发展机理及预报方法研究 |
41661144024 |
周玉淑 |
2016.11-2019.10 |
国际合作 |
基金委 |
9 |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过程及影响研究 |
XDA17010105 |
冉令坤 |
2018.1-2022.12 |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
中科院 |
10 |
泥石流频发区暴雨形成过程及机理 |
KZZD-EW-05-01 |
崔晓鹏 |
2012.1-2015.12 |
重点部署项目 |
中科院 |
11 |
机载云微物理测量系统平台 |
2015P173060000301 |
雷恒池 |
2015.1-2015.12 |
科学仪器专项 |
中科院 |
12 |
云降水物理和强风暴综合探测可移动平台 |
无 |
肖辉 |
2014.1-2015.12 |
科学仪器专项 |
中科院 |
13 |
我国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与空气质量管理分区研究 |
201509001 |
孙建华 |
2015.4-2018.3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其他 |
14 |
东亚长距离输送沙尘气溶胶携带生物成分监测预警网络的建立 |
2013DFG22820 |
陈彬 |
2013.4-2016.4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
科技部 |
15 |
降水性层状云系结构与降水云物理模型的研究 |
41475121 |
胡朝霞 |
2015.1-2018.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16 |
利用毫米波Doppler功率谱和偏振参量反演云滴/冰晶谱分布及垂直气流的方法研究 |
41475028 |
杨洁帆 |
2015.1-2018.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17 |
积层混合云凇附过程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
41575131 |
侯团结 |
2016.1-2019.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18 |
四川泥石流频发区暴雨的可预报性研究 |
41475100 |
周菲凡 |
2015.1-2018.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19 |
中尺度模式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在中国地区的验证和改进 |
41575134 |
赵震 |
2016.1-2019.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20 |
索马里急流生成机制以及对我国灾害天气影响的转盘实验和格子Boltzmann数值模式研究 |
41175057 |
冯士德 |
2013.1-2016.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21 |
海洋浅对流云滴形成的微物理和动力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
41275147 |
孙继明 |
2013.1-2016.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22 |
我国南方致洪锋面暴雨中的两类锋生机制研究 |
41575064 |
杨帅 |
2016.1-2019.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23 |
粤桂汛期暖区暴雨的触发机理及对比研究 |
41675045 |
孙建华 |
2017.1-2020.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24 |
考虑非绝热影响的半平衡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中尺度资料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
41675060 |
曹洁 |
2017.1-2020.12 |
面上项目 |
基金委 |
25 |
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气象中心专项研究试验项目 |
WKZB1701BJS800009 |
冉令坤 |
2017.5-2017.8 |
横向 |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