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国内合作

国内合作

国内合作

发表日期:2019-01-11来源:放大 缩小
      实验室始终坚持学科优势与特色,围绕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中的理论、应用基础和技术问题,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单位和业务机构持续开展合作研究,在理论探索科学问题、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极端天气预报业务方法、以及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得社会好评。

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

  实验室与国内多个从事人影工作的业务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研发和应用研究、外场试验和服务保障、室内试验研究、综合外场科学试验、新型探测作业装备试验研究。强调通过合作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探测数据和设备合作以及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因在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方法领域取得卓著合作研究成果,于2018年获“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集体”。标志性成果如下:

      1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仪器,与广东茂名博贺海洋科学试验基地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海洋飞沫通量的定量观测。海洋飞沫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致关重要,是气候预测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实验室利用自主研发的飞沫粒子谱仪和粒子通量仪,与广东茂名博贺海洋科学试验基地合作,在海上平台开展连续观测,获取了国际上首份台风过境期间飞沫水滴谱资料。

      2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及购置的设备,与气象部门合作,联合组织外场观测,为国家重大活动和国民重要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利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系统、二维雨滴谱仪、微雨雷达等观测设备,与省市级多个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合作组织外场观测,合作开展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降水过程的云和降水宏微观物理结构的探测试验,为后续在冬奥会期间开展人工增雪试验提供科技支撑;与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合作,为国家重大活动(如G20峰会、世界锦标赛开闭幕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提供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决策支持,为重大活动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贡献,多次获表扬;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冰冻和降水相态研究,结合电网防冰冻灾害需求,共同提出了多种重现期国家电网冰区图编制技术规范,并共同设计冻雨雨量观测设备(已授权发明专利)。

      3与地方人影办合作开展云降水物理飞机探测,为提升我国云降水数值模式发展提供观测数据支撑。为研究适合我国降水云系微物理特征的云过程参数化方案和微物理方案,提高我国云降水数值模式和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结合地方人影办业务需要,持续开展我国北方典型地区气溶胶、云凝结核以及冰雪晶粒子谱时空分布的飞机观测研究,比如:与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依托实验室提供的观测设备和地方气象局提供的运12飞机,针对北方地区系统性降水云系不同部位冰雪晶粒子谱分布特征开展飞机观测;在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持续开展飞机探测设备使用维护和技术标定合作研究。

二、强风暴与中小尺度系统的理论、观测分析及预测研究方面

      1、与国内相关单位强强合作,深入开展高影响天气研究。比如: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及省市级多个气象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华北平原地区、湘黔山区、华南沿海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冬季极端冰冻雨雪灾害、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开展理论和预测研究,申请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地方合作项目若干项,培养研究生若干名。

 

      2、为省市级多个气象台安装实验室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气预报系统,经调试和长期测试,显著提高强风暴和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的本地化业务预报能力,合作发表文章,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比如:在国家气象中心及贵州等省市气象台安装的“集合动力因子暴雨预报系统”,有效提高夏季暴雨预警水平;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热带气旋风场动力释用技术”建立的“台风精细化大风客观预报系统”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应用,用于中央气象台全国台风会商和国家防总台风专题会商以及台风大风影响力评估决策服务,崔晓鹏研究员因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的集合数值天气预报订正系统,改进业务预报能力;与民政部减灾中心合作研发的台风灾害评估及预警系统,能模拟及预测登陆我国南海和东海台风的路径及强度,已作为民政部减灾中心防灾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与国内首个龙卷风研究中心——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合作,合作建立功能齐备、技术先进的龙卷风现代化检测业务体系,为其培养优秀科研骨干。

附件: